曾經有人向我提出這個疑問,我的回答是:「網路免費學習資源真的很多,那你學好英文了嗎?」對方瞬間無語。
抱歉!射手座講話總會不小心一針見血(逃)
有足夠輸出,才能算是有效學習
學習語言,不外乎就是「聽、說、讀、寫」。
聽、讀屬於輸入能力,目的是理解資訊;說、寫屬於輸出能力,目的是讓人理解自己想表達的想法。真正高品質的語言學習,應該是 30% 的輸入,加上 70% 的輸出。網路上有許多免費資源供人閱讀,YouTube 或 Podcast 也有許多實用內容讓你觀看或聆聽,但是這些都僅限於輸入,是被動接收資訊,如果過程中你連一個字都沒有動手寫下來,根本算不上是學習,而且很有可能不自覺放空。
與時俱進的學習模式
網路普遍之前,在台灣學習英文的模式只有兩種:找參考書來研讀,或參加課程(聽 ICRT 根本不算學習英文)。在那個時期,參加課程的效果比起自學還有效,因為老師的講解通常會比書中的文字更生動有趣,有疑問也可以直接發問(前提是老師鼓勵學員提問)。現在已經是 Web 2.0 時代,快要進入 Web 3.0,許多書本上的資訊,都已經有影音形式的內容,讓所有人免費取得。某些文法觀念,許多知識型網紅都可以講解的非常清楚;換句話說,以前必須進教室才能獲得的知識,現在都放在網路上了。所以,「被動接受資訊」這件事情,應該要發生在教室之外了。你不懂「現在完成式」? Google 一定能夠給你各種版本的解釋 ; 你不會唸某個英文單字?超多翻譯 App 都可以唸給你聽,你不該只是為了這些花錢費時上課。
參加課程的意義
在 Web 2.0 時代,我認為參加語言課程的意義,就是「實戰」。
我對武術很有興趣,李小龍一直是我的偶像,所以我曾經有段時間學習截拳道。如果我只是一直認真地獨自看 YouTube 影片打木人樁,只是徒具形式,無法實戰。所以我必須去道館,讓教練調整我的姿勢,和同伴對練的過程中,才知道自己的臂長,該距離對手多近,出拳才會有效,同時來得及防守對方的出拳。
學習語言的終極目標就是「溝通」,就像是武術中的「實戰」,而教室,就是道場。基本功,你本來就可以自主練習,進了道場的價值,就是做給教練看,教練直接給你建議,然後你調整,再做一次。
英文的基本功是什麼?我個人覺得至少「發音」是最容易自主練習的,如果真的遇到很難唸的單字,至少自己先嘗試唸看看,用手機錄音給你的老師聽,老師再唸一次,錄音給你聽,這個過程都可以在上課之外的零碎時間完成。
進入教室,就像進入道場,你該直接展現自主練習的成果,主動發言表達自己的想法,主動對同學們的想法提出問題,形成討論。過程中,老師適時地引導討論方向,提醒發音,提供關鍵單字。這樣的過程,你才會有最大程度的輸出練習,也才能練出足以實戰的英語溝通能力。
對了,準備考試當然也對學習有幫助,只是它比較像練習打木人樁。
願我們永保好奇心,持續精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