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hoto by Avel Chuklanov on Unsplash
自從2020年的 Covid-19 疫情開始,越來越多人開始利用線上課程持續學習; 現在已經2022年,有些人透過線上課程,有明顯的學習收穫,而另一些人,總覺得線上學習的效果不是很理想,但實體課程又因為疫情而斷斷續續。同樣都參加線上課程,這兩類學習者,究竟有什麼明顯的差異呢?經過與許多學員互動的過程中,我發現了一些規律,我暫且把這個規律稱為「三次複習法」。
第一次:下課後的複習
這是非常關鍵的學習習慣。根據「艾賓浩斯遺忘曲線」,無論有多聰明,如果沒有立刻複習,在學習新資訊的20分鐘後,我們只會記得大約比 50% 多一點點的資訊,其他資訊幾乎都會忘記。
所以,每次線上課程結束後,先不要急著去做其他事情,而是應該預留 15~20 分鐘,快速回想一遍課程內容。這樣能讓大腦剛學習到的新資訊,有機會在重新整理一次。同時,也可以試著用筆寫下學習重點。
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共同研究當中,以大學生為對象,分成「用手寫做筆記的學生」,以及「用筆電做筆記的學生」兩組,進行比較。結果發現,手寫的學生成績變好,記憶維持得比較久,也比較容易產生新的想法和創意。透過MRI(核磁共振成像)掃描手寫中和打字中的大腦狀態,發現只有手寫的時候,大腦中語言處理相關的布洛卡區(Broca’s area)才會產生作用。因此,相較於「用鍵盤打字」,透過動手寫在紙上,大腦比較容易記住,學習效果也比較好。
第二次:睡前的複習
我們的大腦十分神奇,在睡眠過程中,會將「短期記憶」植入「長期記憶」,而我們學習的目的,就是把新知識放入「長期記憶」,才有能力靈活運用這些知識。所以,把握睡前的30分鐘,將想要記憶的英文單字或句型再複習一遍,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習效率。更理想的做法是,起床後的30分鐘內,也可以用來記憶想要背起來的單字或例句。因為早上剛起床,是血清素分泌最旺盛的時候,所以在這個時間記憶新資訊,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。要留意的是,不要在早晨複習新的資訊,而是要複習前一晚已經看過的學習內容,這樣才能輕鬆鞏固記憶。
第三次:上課前的複習
我的課程一定都會指派作業,目的當然是希望學員們能過透過完成作業,確認自己是否真正理解課程內容。我觀察到,學習效果不錯的學員,至少都會在上課前一天就完成作業,訂正答案,並且會在答錯的題目旁邊寫下自己的疑問,準備好上課時發問。更注重學習效率的同學,不會只是說:「老師,第10題我有問題。」而是會這麼問:
”老師,第10題我選擇的答案是 (A),但是正確答案是 (C)。我會選擇 (A) 的理由是…,所以我不了解為什麼答案是 (C)“
這樣的發問練習,除了釐清自己所認知的觀念是否正確,還可以讓老師更清楚知道哪個觀念需要用另一個方式來解釋。當老師回答疑問時,你的注意力會更集中,也會更容易有豁然開朗的感受。
One more thing: 主動分享學習筆記
自從執行線上教學,我就持續地鼓勵每個學員在課後主動分享自己的筆記。這麼做至少有3個好處:
(1) 老師看過你的筆記後,會確定你的理解是否完整,如果不完整,老師就可以再換個方式講解一次,對於你的學習是很大的幫助。
(2) 同一堂課,每位同學看到的重點不盡相同,透過彼此分享觀摩筆記,就可以從不同視角,發現自己沒有留意到的重點,學習會更完整。
(3) 每一次分享筆記,都能幫助到其他同學,如果你的筆記能幫同學解惑,也是一種成就感,相對的,如果你有疑惑,說不定也能從同學的筆記中發現答案,這正是共學的價值。
線上課程已經是必然的趨勢,當然,實體教室中的學習體驗也是不可取代的,我個人還是更喜歡實體教學中的互動。如果能夠將上述的方法同時應用在實體課程和線上課程,提升學習效率,相信你的專業能力會更有更明顯的提升。
願我們永保好奇心,持續精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