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不是也曾經懷疑過,讀書時把內容唸出來,真的有比較好記嗎?還是只是自我感覺良好?今天就來幫大家破解這個學習迷思,順便分享科學研究怎麼看「唸出聲」這件事!
為什麼唸出聲有可能更有效?
1. 多感官輸入,加強記憶痕跡
當你唸出聲,不只是眼睛看字,還多了嘴巴動作和耳朵聆聽。這等於同一個資訊同時用「視覺」、「聽覺」、「口語動作」來輸入,讓大腦對這段內容的印象更深刻。這種效果在心理學裡叫做「生產效應」(Production Effect),意思是「自己產出的資訊,比單純看過的資訊更容易記住」。
2. 強化專注力,不易放空
純粹看書,很容易眼睛盯著,注意力早就飛走了。但當你要唸出來,專注力就會被強制拉回到內容本身,因為你需要思考怎麼發音、怎麼斷句,整個人自然更專心。
3. 語言學習額外加分
如果你讀的是英文或其他外語,唸出來還有額外好處:
- 訓練「發音準確度」
- 增加「語感熟悉度」
- 幫助聽力理解,因為你更熟悉這些發音和語調
那唸出聲有缺點嗎?
1. 速度慢一點
唸出聲的速度一定比默讀慢,如果你時間壓力很大,可能會覺得進度卡卡的。
2. 不適合某些場合
在圖書館或咖啡廳直接朗讀,旁邊的人可能會翻白眼。但小聲唸或心中默唸,其實也能有一定效果。
3. 不見得適合所有人
如果你是「視覺型學習者」,需要透過畫圖或做筆記來理解,唸出聲可能對你來說干擾大於幫助。
科學研究怎麼說?
1. 唸出聲的記憶優勢
- MacLeod & Bodner (2017) 的研究發現: 自己唸過的單字,比單純看過或聽別人唸的單字,記得更加精確。
- Forrin & MacLeod (2018) 的研究進一步指出: 唸出聲不只提升記憶力,還能降低「記錯內容」的機率。
2. 對語言學習特別有幫助
- 許多語言學習研究也發現,朗讀可以提升「口說流暢度」,也能加強「聽力辨識」,因為你更熟悉這些發音和語調。
結論:要唸還是不唸?
如果你的目標是:
- 背誦單字、條列重點、記概念:唸出聲 + 手寫筆記,效果超好。
- 學外語:唸出聲是必須,語感和發音一起提升。
- 理解複雜邏輯或數理推理:默讀 + 畫重點或心智圖,可能更適合。
小提醒
每個人的學習偏好不同,最好的方法還是:先試試看,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節奏。
讀書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,找到你的必殺技,才是王道!
需要我幫你設計「唸出聲讀書實驗計畫」,讓你親自測驗效果嗎?
留言告訴我,我幫你安排!